诺贝尔奖设立100多年来,5人两次获得诺奖,仅4名中国人获得诺奖

第二位是林·鲍林(1901年2月28日—1994年8月19日)。他在1954年因化学键方面的工作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,而在1962年,又因在和平领域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,成为第二位获得两枚诺贝尔奖的人。目前,只有他和居里夫人获得过不同类别的诺贝尔奖。
第三位是约翰·巴丁(1908年5月23日—1991年1月30日)。他在1956年与肖克利和布拉顿共同因发现晶体管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。1972年,巴丁因提出超导体的BCS理论,再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,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。
第四位是弗雷德里克·桑格(1918年8月13日—2013年11月19日),他分别在1958年和198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,原因是发现了胰岛素的结构以及对DNA测序的贡献。桑格是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。
第五位是本·沙普利斯(1941年4月28日出生)。他分别在2001年和2022年因其在不对称催化和点击化学方面的成就,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,成为继桑格之后第二位两度获此殊荣的人。
这五位诺贝尔奖得主中,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居里夫人。尽管很多诺贝尔奖得主可能未能被大众铭记,但他们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。没有这些杰出的科学家,人类科技很难在短短的百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进步,日常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无从谈起。
截至2022年,历史上共计11位华人获得诺贝尔奖,他们分别是杨振宁、李政道、丁肇中、李远哲、朱棣文、崔琦、高行健、钱永健、高琨、莫言和屠呦呦。
在这11位华人获奖者中,现如今只有四位仍为中国国籍,即杨振宁、李远哲、莫言与屠呦呦,他们是中国的骄傲!
第一位是杨振宁,他于1957年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。那时,他们两人仍是中国籍,后来均加入美国国籍。杨振宁和李政道是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。2015年,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,回归中国。
第二位是李远哲,1986年,他与哈佛大学的达德利·赫希巴赫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·波拉尼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,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。1994年,他也放弃了美国国籍,回到了中国台湾。
第三位是莫言,他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,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本土作家。此前,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高行健(法籍华人)曾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文作家。
第四位是屠呦呦,她在2015年因发现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,成为第一位获得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,同时也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。
有些人认为诺贝尔奖并不完全公正,这一点确实不容忽视。尤其在上世纪初,女性科研工作者的贡献往往未得到应有的认可。例如,华人科学家吴建雄在上世纪应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,却未能获得这一荣誉。
此外,诺贝尔奖的颁发者是瑞典,而瑞典籍的得奖者数量明显偏高,某种程度上,这也显示出颁奖的倾向性。尽管这种偏袒可以理解,但也揭示了诺贝尔奖颁奖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。
然而,许多科学家的贡献是无法用诺贝尔奖来完全衡量的。例如,爱因斯坦、钱学森、袁隆平等人的成就,即使没有获得诺贝尔奖,也依然深刻影响着世界的进步。诺贝尔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,无法涵盖所有伟大的成就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