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話(中國台灣地區的方言)

台灣話(台羅拼音:Tâi-uân-uē,白話字:Tâi-oân-oē、閩南拼音:Dáiwán wê),亦稱為台灣閩南語或台語,習慣上專指在中國台灣地區所使用的閩南語,在語言學分類上屬於泉漳片,台灣北部偏泉州音,南部偏漳州音。
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,特別是海禁開放後,大量大陸移民進入台灣地區,以福建南部的泉州府和漳州府閩南人占多數,其帶來的語言取代了台灣原住少數民族諸語,閩南語是台灣第一大母語,使用量第一的語言,台灣2300萬人口當中,閩南人占比75%以上。
根據2009年台灣年鑑,大概有85%的台灣民眾,會使用閩南語。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、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,故被稱為內埔腔;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、台北盆地,被稱為海口腔,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。故“泉州人居住在海濱,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”的說法,僅在台灣中部地區符合此一分布。 總體上說,台灣話在北部偏泉漳混合腔,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,中南部沿海偏海口腔[6]。
另一方面,“台灣話”一詞在廣義上可指“台灣流通的各種語言”,包括台灣原住少數民族語、閩南話台灣方言、客家語。